学习园地
学习园地
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
2024-04-03 09:22      审核人:


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,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不断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,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。


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、为人民代言的理论,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:“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,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,上升为理性认识,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,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,成为接地气、聚民智、顺民意、得民心的理论。”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立场,阐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径。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,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,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。
一、站稳人民至上立场,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接地气”的理论
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,人民至上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。党的理论不是游离于人民群众的抽象概念,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。建党一百多年来,中国共产党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,时刻反映群众声音,创造了契合人民所需、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。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伟业中,党的意志要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行动,理论的伟力要转化为生动的实践,就必须确保理论“接地气”“抵人心”,形成为人民群众所喜爱、所认同、所拥有的创新理论。
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,必须牢牢站稳人民至上立场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接地气”的理论。一方面,要处理好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的关系。上接天线就要对标对表,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是党和国家政策主张的集中体现;下接地气就要突出人民性特质,切实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,使人民产生强烈的理论认同。另一方面,要处理好理论的严肃性与生动性的关系。融政治性、思想性、实践性于一体,是彰显党的理论内核的必然要求,因此必须要保证理论的严肃性。理论的表达与传播,要求理论话语的生动性,只有用人民听得到、听得懂、听得进、听而信的话语才能确保党的理论入脑入心,切实缩短人民与理论的距离,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为人民真正掌握的理论。
二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,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聚民智”的理论
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,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:“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。”这一重要观点鲜明指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,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始终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。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,才形成了充满人民群众智慧的创新理论。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,我们要继续走好群众路线,紧密联系人民群众、以人民为师,注重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,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。
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,必须广泛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聚民智”的理论。一方面,坚持“从群众中来”汲取理论智慧。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,催促着新事物的孕育、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经验的积累,对群众实践进行及时发现、总结与提炼,是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、具体实际的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。另一方面,坚持“到群众中去”汲取新的能量。党的科学决策与理论成果最终还是要为群众所掌握,指导人民群众进行创造性实践。因此,党的理论创新只有遵从源自于群众、再回到群众的基本原则,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新的能量,才能形成“聚民智”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。
三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顺民意”的理论
马克思主义认为:“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,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。”理论创新不是词句的标新立异,更不是逻辑的自洽自证,而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、对实践经验的凝结与升华。坚持以问题导向推进党的理论创新,就是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问题为目标,在发现问题、筛选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中向目标进行校准,回应人民关切,确保人民利益,取得理论创新成果。只有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新时代的新需要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,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顺民意”的理论。
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,必须聚集人民所期所盼,切实为群众谋利益、办实事、解难题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顺民意”的理论。一方面,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顺应人民意愿。问题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起点,党的理论和政策只有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着眼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才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,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。另一方面,要追踪民意动态,做好调查研究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,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功。融入群众生活,察民情、听民意、解民忧,我们党才能把好事实事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,真正提炼出充满“顺民意”的理论创新成果。
四、推进为民造福事业,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得民心”的理论
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决定事业兴衰成败。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、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,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,是衡量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成效的根本标准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。全党在干,群众在看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、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目标,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。
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,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,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“得民心”的理论。一方面,要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。聚焦解决收入、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,多做民生之事,多谋民生之利,多解民生之忧,确保民生工作向群众如期兑现。另一方面,既要做好做大“蛋糕”,也要切好分好“蛋糕”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,坚决防止两极分化,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接理论创新之远征,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、壮大为民造福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之花绚丽绽放。